cuì huǒ 淬讀“翠”音。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某溫度,保溫段時間,使之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后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種鋼材的的鐵磁性、耐蝕性等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淬火能使鋼強化的根本原因是相變,即奧氏體組織通過相變而成為馬氏體組織(或貝氏體組織)。
鋼淬火工藝早的應用見于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出土的戰(zhàn)時代的鋼制兵器。
淬火工藝早的史料記載見于《漢書。王褒傳》中的“清水焠其峰”。
“淬火”在業(yè)文獻上,人們寫的是“淬火”,而讀起來又稱“蘸火”。“蘸火”已成為業(yè)口頭交流的習用詞,但文獻中又看不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說,淬火是標準詞,人們不讀它,“蘸火”是常用詞,人們卻不寫它,這是我文字中不多見的現(xiàn)象。
淬火是“蘸火”的正詞,淬火的古詞為蔯火,本義是滅火,引申義是“將高溫的物體急速冷卻的工藝”?!罢夯稹笔抢淦г~,屬于現(xiàn)代詞,是文字改革后出現(xiàn)的產物,“蘸”字本義與淬火無關?!罢夯稹北驹~為“湛火”,“湛”字讀音同“蘸”,而其字形又與水、火有關,符合“水與火合為蔯”之意,字義與“淬火”相通?!罢炕稹睘楸驹~,“蘸火”則為假借詞。